001.jpg

彭湖行的第三天是這次澎湖行最多景點的一天

也是整個騎機車最遠的路程"203"公路36.2公里

在地理位置上是有陸路離馬公最遠的地方

3-040.JPG  

今天的目標景點最遠要到達西嶼外垵的西嶼燈塔

也會經過澎湖相當知名也必到的澎湖跨海大橋

020A 

這就是澎湖旅遊有名的北環行程

如果不出海的話西嶼是最多人喜歡的景點

3-004.JPG 

 

西嶼鄉是最適於深度探訪的一個鄉鎮

但北環的行程通常都是從白沙鄉的通樑古榕開始的

3-008.JPG  

 介紹:相傳300多年前有位廈門的商船遇大風浪沈沒於通梁附近的海域

船上不少物資漂流到通梁海岸邊,其中一株榕樹苗為通梁鄭姓(通梁最大姓氏)人氏拾起

隨起種植於保安宮前,沒想到這株榕樹像落土歸根似的,

3-011.JPG

繁茂生衍,經過幾百年的歲月一點也不害怕澎湖的大風,

滋長成97條氣根盤節錯綜,樹蔭覆蓋面積達到660坪的古榕

3-016.JPG  

一般遊客都會忽略通梁碼頭,通梁碼頭算是規模頗大的碼頭,

停下的船隻超過50艘,並且多是作業漁船,來到通梁古榕,可以到碼頭邊散步

從碼頭堤防上遠眺跨海大橋的感覺非常舒服,小編甚至覺得比在跨海大橋橋頭看還來得更有感覺。

3-021.JPG  

跨接白沙島和西嶼島的跨海大橋毫無疑問地是80年代澎湖的象徵,

也曾經被譽為東亞第一跨海大橋,不過現在已經不是第一了,

日本海上機場的連跨海大橋已經擠下澎湖跨海大橋成為東亞第一。

3-019.JPG  

跨海大橋舊橋在1970年落成,全長5541公尺之說是灌水的,

實際橫跨海面的部分大概2600公尺左右,舊橋因不堪澎湖海水水煙的攻擊,

不得不在1996年重新啟用新橋。現在大家看到新橋旁邊尚且有一些橋墩就是舊橋的遺跡,

3-038.JPG  

當年舊橋拆除後有不少海鳥前來橋墩上頭築巢,

縣府索性就不拆除舊橋橋墩,成為另一項特色。

3-023A.JPG

跨海大橋四字為蔣介石老總統提字,

新橋的「民之所欲常在我心」則是李登輝前總統題字。  

3-018.JPG

這次的澎湖行帶有空拍機來拍攝果然是有不一樣的景觀視野

可看到更是壯麗的景色

3-049.JPG  

澎湖跨海大橋旁有一家相當有名的"易家仙人掌冰"

仙人掌冰是澎湖很是很特色的產品來到澎湖的人都會嘗嘗

3-047.JPG  

吃完仙人掌冰,等一下過了跨海大橋後就要進入到澎湖的西嶼鄉

西嶼鄉又稱之為漁翁島。

3-031.JPG  

大義宮位於澎湖縣西嶼鄉竹灣社區,早期祀奉溫府王爺,後來增祀武聖關公,

以關帝盡忠大義的精神將廟名命為『大義宮』,建於西元1862年,

3-053.JPG 

至今已經擁有將近200年的歷史,在近年來重建後廟宇便得金碧輝煌、

宏偉雄觀成為西嶼鄉著名的觀光景點,也是當地居民的信仰中心。

3-056.JPG  

竹灣造船廠算是少數還能繼續營業的,老闆開業至今已經40年以上,

可見當年竹灣漁業活動的興盛。目前主要是漁船維修的工作,

每年能夠打造的新船已經有限,路過竹灣不妨過來留影。

3-057.JPG  

菓葉玄武岩位在澎湖西嶼濱海公路,二崁草原至赤馬五孔頂間,

大菓葉柱狀玄武岩被發現的過程非常特殊,

3-079.JPG 是日治時期為了交通便利聯絡西嶼跟馬公間的海上交通,決定在大菓葉挖土造港,

當時就在柱狀玄武岩的位置開挖泥土去填海造港,

3-098.JPG  

意外地發現這片玄武岩柱,才讓這片沉睡千年的柱狀玄武岩露臉,站在濱海公路上,

剛好位於大果葉漁港的西北方,與澎湖本島相對,可以看到右手邊是壯觀的玄武岩,

前方是公路盡頭蔚藍的海岸線,呈現出彷彿是幅畫般的美麗景色。

3-097.jpg  

所謂玄武岩的產生是因為海底下溶漿爆發因為地形上升,

溶漿遇到海水急速冷卻收縮之後凝固,岩體產生的五、六角形的玄武岩,

3-085.JPG  

因澎湖特殊的地形,產生了許多這種景觀,最有名氣的就是桶盤嶼的柱狀玄武岩,

大果葉的玄武岩色澤偏黃,和澎湖其它地區的黝黑玄武岩較為不同,

3-081.JPG 

主因是土質與出土時間較晚的關係,且因為長年覆蓋於表土下,

所以節理保持得相當完整,大菓葉的玄武岩每節長寬各約50公分左右,可以堆高到數公尺或數十公尺。

3-096.jpg  

大菓葉柱狀玄武岩下方有一略微低凹的草地,下雨時會積成水窟,

柱狀玄武岩的形影就會倒映在水潭中,所以要欣賞大菓葉柱狀玄武岩的最佳時間點是下過大雨後

3-084.JPG  

,且天氣突然放晴的上午時段。藍天、水影、被水洗的綠草、折射著水光的柱狀玄武岩,

好一片夢幻的景象就會呈現在眼前。

3-100.JPG

沿著鄉間的小路轉往二崁聚落

但沿途仍是處處美景,有充滿著綠意的自然生態環境

讓人不自覺都要停下腳步補充旅遊的能量

3-103.JPG  

二崁古厝位於西嶼中部,聚落臨海而立,牆身以澎湖著名的硓咕石和玄武岩為建材。

「硓咕石」:在澎湖島上四處可見,這些形狀不規則的硓咕石,

3-106.JPG  

其實是澎湖人早期從海底挖取回來的活珊瑚礁石,早期澎湖建材較缺乏,所以只好就地取材。

來自大海裡的硓咕石,數百年來,一直是庇護澎湖人的堡壘,

3-107.JPG  

顆顆硓咕石堆砌而成的圍牆,獨具滄桑風味,歷盡百年風雨的洗鍊,

如今,已不敵水泥、鋼筋逐漸成為建材主流。

3-111.JPG   

二崁村於民國90年經內政部指定成為國內第一個傳統聚落保存區,

保留、修復古厝後將其發展成富有濃厚在地文化特色的聚落,

3-118.JPG  

完成修復的古厝交由「二崁村聚落協進會」利用,發展成為有在地文化特色的各項小型展覽館,

整個二崁村坐西北朝東南,為的是有效避開冬天強勁的東北季風

3-137.JPG  

 因為澎湖冬季東北季風強勁,窗戶都開得很小,從屋宅外部實在無法窺探得知屋宅目前是否有居民居住?

門上的〔穎川〕字樣標示這屋宅的主人地〔陳〕姓氏。村內每間都具特色,

3-117.JPG

 一走進入社區就聞到陣陣傳來的香味,本來想說是哪傳來燒東西的味道,

沒想到原來是這裡特有的二崁傳香二崁傳香

用的是當地三寶天人菊、山芙蓉、艾草為原料,手工搓成柱香,

3-125.JPG  

這裡還有必喝的杏仁茶,老闆娘很自豪的說,你們絕對沒喝過這麼濃醇,

不加半滴水的杏仁茶,冰冰涼涼的杏仁茶真的很好喝,

3-145.JPG  

在這裡可以一邊喝茶一邊欣賞著傳統的古厝,

好像穿越時空回到小時候,牆上到處有傳統做人處事的道理。

3-116.JPG  

澎湖消暑聖品除了仙人掌冰外,

另外就是可清涼退火的風茹茶,尤其是盛夏解渴。3-141.JPG 

在二崁這個不大的聚落裡是西嶼裡,有比較多的飲食地點且這裡也算是北環旅遊的中間點。趁著中午豔夏可在這裡多點時間休息一下

3-167.JPG

在二崁出來之後往西台古堡的路上

路上往往都會有一些讓人驚豔的小景點

所以這段路要慢慢細細地體驗這個小島的味道

3-176.JPG  

澎湖的6月底真的是艷陽高照,雖然希望是好天氣才有好照片

但還是要休息下,因為近古堡後可是沒甚麼地方可以躲太陽的

3-177.JPG  

西嶼西臺又稱作西嶼古堡、西嶼西砲台,

是位於台灣澎湖縣西嶼鄉的一個清代的軍事建築,為中華民國國定古蹟。

3-181.JPG

進古堡大門後有一片天人菊,雖說天人菊是澎湖縣花,

但現在可是已經很難得見到一大片的仙人菊,

3-184.JPG 該地於明鄭末年及設置炮台,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加以改建,

光緒九年(1883)中法戰爭爆發後,澎湖通判李嘉堂再次改建,次年完工,

3-185.JPG  

光緒十年中法戰爭,澎湖不守台灣瀕於危殆,幸賴劉銘傳艱苦奮戰使得保全。

中法戰爭後台灣建省,劉銘傳於光緒11年請德國人鮑恩士再次改建,

3-198.JPG 於光緒一五年(1889)完工,即為現今(2017)所遺存的砲台。

因其為台灣少數保存完整的古砲台,具歷史價值,於1983年被指定為一級古蹟。

3-189.JPG  

西嶼西臺是一座平面略近方形的臺,四周土垣圍繞。此堡四周高竹牆垣,

壇上放置大砲,石壇拱頂縱橫貫通可與砲台互通消息儼如地下碉堡,

3-199.JPG 「西嶼西臺」從入口方向看是突出地面的營堡,

但從海口方向觀察他卻是隱藏於土垣下的凹入式砲台,

3-190.JPG 砲台內的採光良好,坑道內部雖然沒有關廣的操演場,

但所有兵房均用厚實的磚結構及石墻砌成堅固的圓拱形屋頂,

3-200.JPG  

可以防止彈墜落時造成大量傷亡,堡上曾架設四門英製阿姆斯壯大砲,以防止企圖侵入媽宮港的敵人。

3-204.JPG  

西台古堡有一個遊客中心可以在太陽還很囂張地下午三點半

可以進來吹吹冷氣休息,並有一個比較便宜的漁民直營的福利社

3-207.JPG  

除了休息外也可在此採買一下澎湖行的伴手禮

3-209.JPG  

沒有錯在澎湖就是要這樣把自己包得緊緊的

以免受到太陽公公的欺侮,還有這輛陪我們六天的可愛車車

3-211.JPG  

2006年夏天8月初,7-11於澎湖拍攝了年度形象廣告(離島篇)

廣告主角一樣是柯有倫&陳柏霖兩個好朋友,透過他們兩個生動的演出,

將澎湖的美串在一起,很多網友表示想要去他們拍攝廣告的場景。

3-213.JPG   

所以野猛象與小海豚也到這個澎湖本島最遠的小漁村-外垵

來這個7-11朝聖一下,順便吃個下午茶休息一下

3-217.JPG  

西嶼鄉與馬公市緊鄰一片海洋,但卻是最遙遠的彼端。

而北環的盡頭有一座燈塔守護著一漁村─「外垵漁港」,外垵漁港是澎湖漁業最興盛的地方,

3-219.JPG  

西嶼燈塔別名漁翁島燈塔,為澎湖二級古蹟,原為1778年由澎湖通判與台灣知府合建,

1824年起這170年內多次整修方呈現現在白漆圓鐵柱狀的模樣。

3-231.JPG  

燈塔入口三角形門楣上的英文題字「DAVID M. HENDERSON 1874」,

係燈塔設計者的署名。庭院內有三塊保存完整的石碑,分別是1778年所立的《興建西嶼塔燈碑記》、

3-229.JPG 雪白的咾咕石圍牆都足以感受到一股強烈的希臘風或者說是普羅旺斯的味道。

園區內比較特別的有燈塔文物陳列館,另外則是三尊霧砲跟煙墩,

霧笛則是海面能見度極差的時候能夠用來警告船隻。

3-235.JPG  

漁翁島燈塔不僅僅是霧砲、塔樓由英國跟德國分別製造,

就連以前燈塔守塔員都是由外籍人士擔任,目前燈塔西側圍牆外就保有一位外籍守塔員的墳塚。

3-239.JPG 西嶼燈塔南邊的海域乃澎湖傳統海流湍急的海域,

澎湖俗諺「一吼門二西流」中的西流就是指這個海域,

3-253.JPG 此海域又是西嶼漁船前往南方漁場必經的水道,百年前燈塔旁還有天后宮小廟跟公館提供船夫上岸休息,

可見當年西嶼燈塔的重要性與功能之強大。

3-254.JPG  

在到達西嶼燈塔後就即將結束今天的澎湖北環之旅

由於要再趕36公里回到馬公所以也只能匆匆地往回前進

3-259.JPG  

回程再到澎湖跨海大橋的西嶼鄉側

再看看跨海大橋不一樣的景觀

其實這裡也是看夕陽不錯的地方

 

 

 

  

 

arrow
arrow

    野猛象小海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